萧山搭建的这个“金字塔”,会是先进制造业新地标吗?
潮新闻讯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先进制造业尤甚。
自浙江提出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省内各地纷纷探索如何赋能“浙江制造”。其中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备受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杭州召开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一揽子推动创新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形成以万亿级产业为引领、千亿级产业为骨干、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制造业强区的萧山,怎样作出相应的贡献和担当?依托高能级科创平台崛起的创新“金字塔”,或许能释放最强动能,成为先进制造业新地标。
高能级科创平台衍生创新“金字塔”
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学界普遍认为,先从构建塔基开始,依次修筑塔身、塔尖。
萧山的创新“金字塔”,同样从无到有。一众企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等研发机构是最早的塔基,后续成立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则是塔身。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通过繁荣传统制造业一跃成为经济强区。但是,随着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遭遇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阵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要素保障能力不足等挑战。
古人说,“工夫在诗外”。产业发展亦如是,亟需借用外部资源来推动内部的创造力。萧山虽然厂房遍布城乡,但缺少重量级高校、科研机构支撑,源头创新的能力相对薄弱。动能哪里来?
2018年,萧山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有了新突破。当时,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已在数字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重大研究成果,但研发工作的推进需要场景支撑,也在寻找一块能够将科研创新和产业转型相结合的土地。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发起成立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
随后,又有一批在细分领域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先后落地,共同组成创新“金字塔”坚实的腰部支撑。其中,包括重点围绕微纳智造、合成生物、功能材料、电子信息、生态环保五大攻关领域的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瞄准工业互联网、汽车电子、集成电路、智慧医疗和先进信息系统等产业创新方向的西电杭州研究院,聚焦农业核心种质资源生物制造与生物互作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研究的湘湖实验室等在内,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这些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共同点,是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型的紧密结合。因此,衍生出一个又一个创新生态圈。
每一个创新生态圈的发展,都同步为创新“金字塔”的塔基添砖加瓦。比如,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与大胜达、杰牌传动、钱江电气、杭萧钢构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24家,累计吸引600余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研发硕博比例达85%以上。杭州北大创业园,作为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在萧山配套的孵化器,目前引进在孵科技型企业48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
再放眼全域,创新“金字塔”的塔基愈发夯实。截至目前,萧山高能级科创平台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90余家,孵化企业200余家,累计引进一流人才25人、各类人才3000余人,其中硕博学位或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80%。
塔身有了,塔基实了,塔尖在哪?国家级科创平台作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正是萧山孜孜以求的创新“金字塔”塔尖。
萧山需要国家级科创平台的赋能。一批干部曾经赶赴苏州、昆山考察,当听到位于南淞湖科技园的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预计全面建成后能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投资超100亿美元时,不少人就现场感慨,“集聚更高层面的科技创新资源,获得的能级会远远超出想象”。
萧山也确实正在谋划国家级科创平台的落地。8月,在全区新型工业化大会上,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再次强调,要花大力气引进布局国家重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网络节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重器”。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创新载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萧山的创新“金字塔”,正在加速崛起。
提升制造业强区的“增量价值”
萧山创新“金字塔”,距离成为先进制造业新地标还有多远?
著名杂志《世界摩天地标巡礼》提到:“摩天地标,是城市实力和文明的缩影,也是一个强大的引擎,反哺整个城市的发展,对区域价值亦有显著提升。”要想成为新地标,萧山创新“金字塔”必须提升制造业强区的“增量价值”。
目前,萧山的一众高能级科创平台,正以院士团队为核心,瞄准全国乃至全球领域“0到1”的原始创新。
突破性技术,可以推动产业链延伸。前不久,杭州镓仁半导体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以铸造法成功制备高质量4英寸氧化镓单晶,并完成4英寸氧化镓晶圆衬底技术突破。由它加工而成的氧化镓衬底片、外延片,能以更低能耗制作成各类功率器件。这对于打造智能汽车、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的萧山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创新的过程,也是人才集聚的过程。此前,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还与企业共同研发了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50mm厚6英寸碳化硅单晶、碳化硅晶圆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背后,是人才队伍的极速壮大。中心主任杨建义表示,“起初只有10余人的初创团队,已经扩容至超过1000人,不仅双聘了一批浙大主校区的教师跨江,更是吸引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不止于此,高能级科创平台还是培育人才的高地。以西电杭州研究院为例,实行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培养制度,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选题几乎全部来自研发一线,而企业也能一定程度解决人才紧缺的难题。院长廖桂生说,“企业培养一名成熟的卓越工程师,最短需要3年,但在西电杭州研究院,这一过程提前到了校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鸟瞰图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各大新型研发机构都是在各自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但萧山偏偏“不走寻常路”。
通过成立“北斗七星”创新联盟,萧山让新型研发机构从“单兵作战”升级为“联动共赢”。该联盟以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湘湖实验室、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湘湖高新技术应用研究院等七大高端科研平台为主体,以区内重点链主企业自研机构为延伸成员,邀请区内相关经济部门、创投机构(产业基金)参与,通过组团形式进一步扩大科研平台影响力,支持平台与企业良性互动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服务、技术孵化,发挥引才聚才、成果转化的主阵地作用。
此外,萧山还通过政策支持等,提升科创平台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效能。最新提出的创新赋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鼓励高能级科创平台向社会开放共享仪器设备和技术服务,还计划构建重大科创平台积分评价体系,从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人才引育等维度对创新平台进行积分制赋分。
按计划,到2025年,萧山将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与工业企业建设联合实验室60家,建设市级以上工业类企业研发机构累计超600家,全区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500件,实现年度技术交易额120亿元以上。
奋力冲刺“双千亿”的萧山雄心
20年前,萧山剧院广场上,崭新的8辆宝马车和10辆帕萨特披红挂彩一字排开,迎候着自己的主人。那一天,是萧山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工业产值总量成功实现“冲千亿”目标,工业总量在全省各县(市)、区中位居第一。
20年后,发展道路上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萧山,于全区新型工业化大会上提出“奋力冲刺‘双千亿’再造工业新萧山”奋斗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投资累计突破1000亿。
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和传承,更是超越和迭代。在持续做大工业总产值这个“分母”的基础上,萧山将不断提高工业增加值率,做强做优工业增加值这个“分子”,加快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这既是必须达到的目标,更是需要努力奋斗才能达到的目标。萧山雄心壮志的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考量与谋划?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拆解。
来源:潮新闻作者:胡金 蔡卡特关键词:
上一篇:中证转债午盘跌0.12%
下一篇:最后一页
- 生活知识 老子简介
- 百科 斗牛电影讲的什么意思
- 边城战“疫”:夜晚七点的暂停键
- 风雪高原战“疫”长卷 寒潮下的西宁疫情防控观察
- 海口市1例治愈后的境外输入病例复阳 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
- 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
- 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例
-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例 其中郑州市16例周口市2例
-
河北新增确诊病例8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河北省卫健委网站消息,2021年11月7日0—24时,河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8例(辛集市,均在隔离点或封控
-
寒潮持续发威!南方气温纷纷触底 强降雪中心转移至东北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1月8日),寒潮继续南下,持续发威,南方大部最高气温将纷纷触底。强降雪中心将转移至东北地区,预计今天,黑龙江
-
雪后寒!今日北京晴天回归北风劲吹 最高气温5℃上下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1月8日)北京晴天回归,但在风寒效应下,“冷”仍然是天气的主题。气温方面,今天北京最高气温在5℃左右,最低气温
-
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 均在黑河市爱辉区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网站消息,2021年11月7日0-24时,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例(黑河市爱辉区6例),均为集中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