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回升、北向资金流入、外资加紧布局……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
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复苏预期不断增强。2023年开年至今的几个交易日,汇市、股市表现强劲,海外“真金白银”正在加速流向中国资产。
(资料图)
近3个月人民币汇率升值 7.3%折射经济向好“强预期”
从去年末到今年开年至今,人民币汇率走出了一波反弹回升行情。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震荡升值,1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报6.7712,较去年11月初升值7.37%,也是自去年8月中旬以来首次升破6.80关口。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三大人民币指数较去年11月初分别升值0.35%、0.26%和1.08%,显示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呈现强势。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总体来说,是由中国国内经济基本面和国际形势、供需情况等内外部因素共同驱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看来,“这一波人民币汇率的反弹,很大程度上是人民币在岸市场驱动的。反映了国内的一些情绪面、基本面的利好开始逐步显现”。他特别指出, 我们今年大概会形成世界经济总体往下,中国经济是独立向上的运行轨迹。这个 情况也有助于增强对于中国经济,还有中国资产的信心,对人民币是利好。
对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带来的支撑作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告诉记者,我国经济基本面仍然是较为稳固,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非常稳定,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非常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疫情防控政策,这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和改善经济增长前景。体现在汇率上,就是人民币升值。
回顾去年全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从年初延续2021年强劲走势,到年中有所贬值,再到年末企稳回升,整体展示出强劲韧性。在制度层面,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愈发市场化,有弹性的双向浮动逐渐成为新常态。管涛指出,去年面对人民币汇率剧烈震荡的行情,央行恪守了汇率政策中性,基本退出了外汇市场常态干预,是通过汇率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来发挥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作用。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价格与市场 作用的结果,这也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央行最新表态专门提到,去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反弹,境外资本流入持续增长,充分反映了国际金融市场坚定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对物价等经济基本面充满信心。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双向波动,但总体上将持续走强。这充分说明,在面对外部冲击的时候,人民币突显韧性,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北向资金净流入已近300亿元 全球投资者青睐中国
在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持续获得外资青睐,中国在金融开放方面的众多举措,也让外资机构的在华投资便捷程度不断提升,许多外资机构正在加速在中国的投资布局。
去年底获批另类投资子公司,在改革试验田的科创板实现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额约739亿元,是摩根士丹利2022年在华投资成绩单中的“亮点”。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在华展业已近30年的摩根士丹利,在华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全面放开后,这两年母公司持续在增资在华证券公司,目前已占股达94.06%。摩根士丹利证券总经理钱菁告诉记者,“在未来我们充分利用全球平台,在公司分析、估值定价等方面积极发挥我们的优势,为国内优质科创企业的茁壮成长和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富达基金去年12月刚刚获批中国公募基金牌照的外资独资公募基金,正在加紧对中国的业务研究。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的团队从最开始的20人左右增加到了现在的120人,投研团队还在不断扩大,为后续的投资作准备。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小薏表示, 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中国经济的这种韧性,还有这种消费的需求,庞大的市场体量以及年轻人、蓬勃的人才的发展,这种红利都是整个外资投资中国的一个底层的逻辑。
2022年5月和7月,央行、外汇局连续出台便利境外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新措施,对市场准入机制、投资币种选择等做了进一步开放。这些举措,吸引了多年来持续关注固定收益领域投资的海外专业机构不断加码在华业务。“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对我们非常重要,‘债券通’为品浩这样的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提供了便利。”品浩中国总经理周玲玲表示,他们将中国视为未来重要的布局方向,对全球资产管理人而言,中国市场都极具吸引力。
调高增长预期!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投下“信任票”
有“真金白银”的资金流入,也有长期追踪中国投下的“信任票”。近期,不少外资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国际投资者更加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为中国果断调整防疫政策将为中国经济复苏增长创造更好的动力。
世界银行在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中表示,中国的财政政策空间充足,特别是在中央层面,能够支持更加强劲的经济复苏。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宏观经济贸易与投资局副局长艾卡思表示,2023年,全球经济看起来将出现更弱的增长,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都预计将进入一个低迷的商业周期,与我们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我们也预计中国政府将继续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和巩固复苏。这将有助于推动基础设施投资,零售业、旅游业、酒店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复苏潜力。
此外,高盛近期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从4.5%上调至5.2%,认为消费板块有望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美国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后,认为中国会出现更高增速的基金经理比例已飙升至约3/4。
汇丰在其2023年一季度展望报告中指出,中国出口增速仍高于全球贸易增速,但这种份额的上升并没有以牺牲成本较低的生产国为代价,表明中国正在向价值链的上游移动。
记者注意到,在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测中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是“反弹”和“提升”。众多机构都认为,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
摩根士丹利证券总经理钱菁告诉记者,研究团队认为今年中国将走出疫情,主要由消费引领和拉动,叠加房地产市场的逐渐企稳,将带动整个经济复苏随着出行和生活恢复常态,带来的会是消费场景恢复后的需求反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2023年世界将面临比过去12个月“更艰难”的一年,主要原因是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在同时放缓。不过,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将稳步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积极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今年初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中国的经济表现将会逐步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2023年年末的时候会比年初更加强劲。
2023年,国际社会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期待回稳向上的中国经济将给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能。
(总台央视记者 刘颖 董彬 沙千 张军)
- 生活知识 老子简介
- 百科 斗牛电影讲的什么意思
- 边城战“疫”:夜晚七点的暂停键
- 风雪高原战“疫”长卷 寒潮下的西宁疫情防控观察
- 海口市1例治愈后的境外输入病例复阳 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
- 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
- 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例
-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例 其中郑州市16例周口市2例
-
河北新增确诊病例8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河北省卫健委网站消息,2021年11月7日0—24时,河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8例(辛集市,均在隔离点或封控
-
寒潮持续发威!南方气温纷纷触底 强降雪中心转移至东北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1月8日),寒潮继续南下,持续发威,南方大部最高气温将纷纷触底。强降雪中心将转移至东北地区,预计今天,黑龙江
-
雪后寒!今日北京晴天回归北风劲吹 最高气温5℃上下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1月8日)北京晴天回归,但在风寒效应下,“冷”仍然是天气的主题。气温方面,今天北京最高气温在5℃左右,最低气温
-
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 均在黑河市爱辉区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网站消息,2021年11月7日0-24时,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例(黑河市爱辉区6例),均为集中
X 关闭
X 关闭